广西隆林网欢迎您 !  

新闻中心

隆林:蚕桑产业前三季度产值达1.28亿元

日期:2025-09-26 16:47:23 来源:隆林融媒体中心 作者:陆宗正 点击:0

微信图片_20250926154313_111_30

航拍桑园

微信图片_20250926154150_107_30

企业入户收购蚕茧

微信图片_20250926154152_109_30

桑蚕办技术员入户指导群众科学养蚕

微信图片_20250926154314_112_30

蚕茧收购现场

2025 年,隆林各族自治县依托独特资源禀赋,以政策为支撑、科技为动力,推动蚕桑产业转型升级。“一片桑、一枚茧” 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 “致富钥匙”,今年前三季度蚕茧产值达1.28亿元,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 1.88 亿元,实现从零星种植到集群发展、从传统养殖到智慧赋能的跨越式发展,绘就出产业兴、农民富、乡村美的新画卷。

集群发展筑根基,立体布局显成效

在隆林石漠化蚕桑产业示范区内,连片桑园与规范蚕房相映成趣。该示范区通过 “龙头企业 + 村集体 + 基地 + 农户” 模式,带动 1326 户农户(含 354 户脱贫户)参与其中,年产值达 2570.4 万元。

“1+1+2+12+N” 产业格局初现成型:持续提升 1 个自治区级示范区,建成 1 个市级示范园,打造 2 条蚕桑经济带,巩固 12 个乡级产业园,培育 N 个 “一村一品” 重点村。新州镇水洞村建成千亩桑园和 64 座标准化蚕房,年养蚕超 1000 张,带动 110 户农户创收 300 多万元;羊街村桑园面积达 5715 亩,首批蚕茧产值就达 157.2 万元。全县桑园总面积已达 5.3 万亩,“县有示范、乡有园区、村有基地” 的立体化布局全面形成,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。

政策护航强动力,真金白银促增收

隆林将蚕桑产业纳入 “两黑一黄”“一桑一油” 五大主导产业,出台《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,推行 “先建后补” 政策,对新增桑园、农户自建蚕房给予补贴,以真金白银激发农户发展热情。

截至 2025 年,政策已带动 353 户新增农户发展桑园 10321.19 亩,农户自建蚕房 245 座,累计兑现补助资金近 800 万元。2025 年前三季度,全县产鲜茧 2376 吨,产值 1.28 亿元;预计全年鲜茧产量将突破 2860 吨(同比增长 7.5%),总产值超 1.88 亿元。如今,全县 “职业蚕农” 达 3680 户,其中脱贫户占比超 30%,户均年增收 2.5 万元以上,蚕桑产业成为农户稳定增收的 “压舱石”。

科技赋能提品质,智慧养蚕促升级

为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,隆林积极对接国家科技特派团,邀请 8 名专家开展 3 批次技术服务,培育 6 名本土 “土专家”,技术辐射 230 余户蚕农,使蚕茧优质率提升至 92%。

在品种改良与养殖模式创新上,隆林推广 “桂桑 6 号”“强桑 5 号” 等优质桑种,引进 “桂蚕 8 号”“云夏 3 号” 高产蚕种,并建成 14 个小蚕集中共育点。小蚕统一育至 3 龄后交付农户,不仅将养蚕周期缩短 10 天,还使年养殖批次由 7 批增至 10 批,实现 “月月有蚕养”。

德峨镇德峨村的数字蚕房成为智慧农业的生动实践。这里应用互联网技术,农户通过手机 APP 即可远程调控蚕房温湿度,使蚕病发生率降至 2% 以下,单张产茧量提升 10% 以上。同时,“无人机 + 人工” 的桑园管护模式让作业效率提升 3 倍,桑枝粉碎、自动上簇等设备广泛应用。此外,当地还开发出桑叶茶、桑叶面等产品,并在广西退役军人创业创新产品交易会上斩获金银奖,产业链不断延伸。

三产融合谋新篇,共富之路更宽广

为拓宽蚕桑产业发展,隆林正谋划推动蚕桑产业与农文旅深度融合,结合苗族、彝族、仡佬族等民族风情,打造 “桑园采摘 + 蚕桑文化体验 + 民族风情游” 特色旅游线路,进一步拓展产业价值。同时,隆林还将共建 “蚕桑产业技术创新中心”,聚焦品种选育、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攻关,为产业发展注入更多科技动能。

当前,隆林的石漠化山坡已蜕变为 “绿色银行”,现代化蚕房遍布山间,承载着万千农户的致富梦想。蚕桑产业不仅让山川变绿、百姓变富,更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。从一粒蚕种到一条完整产业链,隆林正以实干书写 “桑蚕织梦、产业兴县” 的新篇章,“金茧银丝” 必将织就更加灿烂的共同富裕之路。





编辑:罗恒